
編者按
地層深處奔涌著文明長河,百里礦區(qū)鐫刻著歲月年輪?!懊汉K嚴取睌y地心熾焰,邀您共赴一場煤層深處的文藝邂逅。這里突破“黑白敘事”的桎梏,讓工業(yè)硬核與人文溫度在此完美交融,礦工堅韌而熾熱的精神世界,正是時代最動人的注腳。
當文藝之光穿透億年煤層,那些用汗水澆鑄的奮斗故事、用匠心淬煉的精神火炬,終將化作文明長河中的璀璨星河。每一束微光都有照亮時代的力量,每一盞礦燈都是希望的曙光。讓我們共同見證,這份光芒如何照亮前行之路。
1987年,我十七歲,開始讀詩,學著寫詩。這么多年, 一些作品寫完后,便如封印般久置,很少去觸碰,更別提投稿與發(fā)表。詩是寫給自己看的,如同沒有標記日期的日記。當整理完與詩歌相關(guān)的文字后,我有一種虛脫的感覺。二十多年來,我一直從事企業(yè)新聞宣傳工作,不是寫稿子,就是改稿子。詩歌與新聞宣傳,如同天上的鷹與水中的魚,風馬牛不相及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工作的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我已沒有年輕時的熱情與執(zhí)著,文字已經(jīng)成為謀生的工具,逐漸沒有那種把內(nèi)心所思、所想寫成詩歌的沖動。用這本詩集為近四十年的詩歌愛好畫個句號,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交代吧。這是安慰靈魂的記錄,這是與詩歌最后的道別。說實話,時至今日,我也始終徘徊在詩歌的門外,未曾系統(tǒng)地學習過詩歌理論和創(chuàng)作方法。
1990年至1993年,中國文聯(lián)副主席李瑛,著名詩人牛漢,《詩刊》社編輯張志民、雷震、李小雨,詩歌評論家朱先樹,北師大教授任洪淵等,都曾指導過我的詩歌寫作。李瑛老師曾詳細講述《我驕傲,我是一棵樹》的創(chuàng)作過程,盡管手指微微哆嗦,但仍堅持講了三個多小時的課。牛漢老師的個人經(jīng)歷、《華南虎》超現(xiàn)實的喻指,使他的作品在文學史上有一席之地。任洪淵老師詳細分析了詩人洛夫的作品,正是從那時起我開始關(guān)注臺灣詩人及其作品。雷震老師連續(xù)三年跟我書信往來,每月至少一次,對我的作品逐字逐句進行修改,令我終身受益。遺憾的是,經(jīng)過數(shù)次搬家,眾多老師的書信遺失了,我為自己的大意抱憾終生。 現(xiàn)在,很多曾經(jīng)指導過我的老師都已作古,我永遠懷念他們。我常想起年輕的時候,隨時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成文字,類似詩歌日記。2001年前后,我曾把所有的文字進行了整理,出了第一本詩集?,F(xiàn)在看來,很多文字還很粗糙,經(jīng)不起細看。對此,這一兩年我進行了修改,又增加了部分作品,于是有了這本《我的孤獨是一抹彩虹》。時過境遷,重新審視年少時的經(jīng)歷、情感、情緒的變化,竟然有些許的感動?!段业墓陋毷且荒ú屎纭芳词垢袆硬涣藙e人,至少感動過我自己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我對從前的文字越來越不自信,悲哀與惆悵總是包圍著我,我甚至感到有些困惑。這本詩集,記錄了我的沮喪、無奈與苦笑,文字能否對得起讀者,又有幾首能拿得出手?糾結(jié)了幾年,最終還是決定編印出版。既然是愛好,就一定要做好、做完。從藝術(shù)上來說,我沒有更高的追求,更多的是原生態(tài)的復刻,我敬畏寫作、信任寫作、思考寫作,詩歌曾經(jīng)是我肌膚下流淌的血液,滋養(yǎng)著我貧瘠、艱難、凌亂、窩囊的青春。時間一年一年地流逝,那些塵煙往事卻一言難盡,無法用語言來表述。人生除了茍且,還有詩和遠方。這些詩,獻給最好的朋友,這是我今生最好的禮物。說真的,看著即將排版的文字,我突然間又想放棄,感到自己的渺小——這些文字能回報這么多年大家的理解與信任、賞識與期望嗎?然而當不出版的念頭又冒出時,驟然間我又感到窒息般的難受。
這里,我懷著尊敬的心情,對給予我寫作指導的老師、領(lǐng)導、同事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。我天生不善言辭,也不善把自己的感動說出來,但我的內(nèi)心卻時時充滿了感激與感恩。無奈,我只能悄聲說聲感謝,感謝支持、感謝理解、感謝幫助。用認真的態(tài)度做沒有功利的事情,對于終將逝去的歲月,我相信這是最好的紀念,也是不該丟失的初心。
黃偉
2024年7月
作者簡介
黃偉,男,1970年12月13日出生于陜西省西安市高陵區(qū)。陜西省作家協(xié)會會員,中國工業(yè)攝影協(xié)會會員,西安市攝影協(xié)會會員,高級政工師。
1988年開始詩歌創(chuàng)作,作品發(fā)表于《詩刊》《中國煤炭報》《陜西工人報》等雜志報刊。2001年,出版詩集《世界在歌聲中聽到了我》;2011年,出版新聞作品集《激情書寫創(chuàng)業(yè)之歌》;2021年,出版新聞作品集《尋找感動》;2024年,出版詩集《我的孤獨是一抹彩虹》。